盛夏时节,臭氧污染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6月份,海安市环境空气质量面临严峻考验:PM2.5平均浓度虽稳定在20.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但受持续高温、强光照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臭氧超标天数达9天,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至70%。海安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二局以科技赋能、铁腕执法、精准帮扶构建治污新格局,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注入强劲动能。
立体监测织密污染溯源网 “臭氧污染防控必须实现用数据说话。”执法二局负责人介绍,执法人员紧密联系市局大气科,共享信息数据,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地面微站+走航监测”立体监测体系,6月份对高新区开展昼夜VOCs走航巡查,累计发现高值点位13处,精准锁定长江西路科创园等重点区域异常高值,特别是在6月20日执法人员运用走航车发现某企业周边VOCs浓度异常,随即展开溯源攻坚,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铁腕执法亮剑环境违法 在长江西路科创园大气VOCs监测站百米范围内,某企业车间大门敞开、废气处理设施停运的现场触目惊心:配套的废气处理设施风机未运行,风机电源控制柜显示屏和按钮全部不亮,打开活性炭箱发现活性炭表面有明显污渍,顶部未填满,一级处理设施形同虚设,车间内有明显可见烟雾,车间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排放严重。执法二局对该企业立案调查,督促企业立行立改,维修风机电路恢复设施运行,7月3日加装的二级活性炭装置使VOCs去除效率提升至90%以上。
智慧管控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既要管住当下,更要着眼长远。”海安坚持“服务+科技+网格”三重保障: 服务在前:召开重点涉气行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会,通过集体喊话、集中培训、案例宣讲等形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科技提效:通过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控设施、大气VOCs走航监测、活性炭“码上换”等科技手段精准锁定异常线索,执法人员配备便携式检测设备现场溯源,开展夜查和突击检查。 网格发力:通过热点网格、基层网格化监管发挥作用,打通环境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网格员和环境执法人员“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环保工作格局。
蓝天保卫战没有休止符。执法人员要做到服务有温度、监管有精度、执法有力度,不畏炎热、不怕艰辛,夏季全力做好臭氧管控,强化污染天气应对。持续推进限值限量高值问题整改,会同属地街道加强长效管理。用好活性炭码上换平台,督促到期企业活性炭更换。提高走航发现问题能力,加大对走航高值频发、治理设施落后企业的帮扶指导。随着智慧化监管体系完善、绿色生产方式转型,我们坚信,海安正朝着“气质”持续向好的目标稳步迈进。 来源:南通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