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187|回复: 4

“冬至” 日绘《点九图》

[复制链接]

“冬至” 日绘《点九图》

发表于 2024-12-21 09:35:34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187 4 查看全部
“冬至” 日绘点九图
今天“冬至”。
《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自古以来,“冬至”就是我国重要的节日。远在周代,便以农历十一月为正。 秦沿其制,以冬至日为岁首,称为“过小年”。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场行贺冬之仪,并且放假休息。 魏晋六朝时,称冬至为“亚岁”,百姓在这天穿上新衣,全家团聚,治酒备筵,以表庆贺。外出的人到这一天都要返回家中过节,祭 拜祖先。 唐朝把冬至看作是重新开始的象征,将冬至前一天定为“除夜”。 到了宋朝,人们把冬至当作年一样看待,皇帝接受朝贺后官员们互相拜贺,车马喧嚷,街巷拥挤来往不绝,北宋君主在冬至前三天在京郊举行祭天仪式。 清朝时,旗人为了消灾祈福,也在冬至日祭天。就是劳苦大众贫于断炊者,也要东挪西借凑钱办伙食,以祭祀祖先,其盛况真如同过年一般。所以全国各地至今仍有“大冬大似年”的说法。
      俗话说“冬至不过不冷”,天文日历上都把“冬至”当作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交冬数九”,就是从“冬至”这天开始,每九天为一时段数九 。“冬至”节气正是“头九”和“二九”,俗话说∶“头九、二九不出手”,气温开始明显下降,人的手裸露在外就会感到冷。 “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 腊中心”,说的是三九、四九是腊月的中心,天气最冷, 人都能在冰面上行走,可见温度之低,结冰之厚了。 到“五九、六九沿河插 柳 ” 时,严寒的天气就不多了。“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加一九正好九十天,便到了春分节,冬季过去了,又一个农事大忙季节来临了。
      文人雅士们的“ 交冬数九”, 文气皺皺,颇具酸味。他们不唱“九九歌诀”,但吟诵“数九迎春联” ,每副迎春联上下二句,每句 九个字,每个字都是九笔画。请看下面两副∶ “柔柳秋咽囿柯風恃勁,院庭春染幽巷草重盈”、“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他们把对联每字每笔画都钩成中空,从冬至日起,依顺序每天将上下两联同位置的字,各填实一笔。每填完上下联各一字,就表明过了一个“九”,等到春联上每个字每笔画都填实了,九尽春就来了。也有人画九朵梅花,每朵梅花有九瓣,每天为一花瓣填色。
      而民间的“交冬数九”又是另一种风情了。有心的老农民们会画“点九图”, 也许 你没听说过“点九图”, 她可不是一幅艺术图画。 是 道道地地货真价值的民间气象观测纪录, 是乡野间农村中留传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实用的价值。
      六十年代,笔者在走访农村時, 结识了海安里下河地区灯头公社的一位姓朱的老爹。提起朱老爹,周围的农民都称他“活神仙”, 村民们若要回忆旧事时的天气,常去问他 ,阴晴冷暖都讲得一清二楚。欲知明后天天气怎样,村民们也时常信服的去问他,有人开玩笑说他家是“气象台”。谁家明年想要种啥庄稼,找他讨教,他把来年的水涝干旱讲得头头是道,临了一句“旱种黄豆棉花水栽稻”,你自家去决定。来年果真是八九不离十。
       一开始笔者上门讨教民间看天经验,他只说了些 大多数老农民都知道的谚语,打发我,如:“东北风,雨祖宗”。 “早上烧霞,炖水烧茶,晚上烧霞,热得直卡”。 “东虹日头,西虹雨。” “霜重见晴天,瑞雪兆丰年”。 笔者多次登门一再虚心请教后, 他终于拿出了他的宝贝,他称之为“点九图”。这“点九图”就是在纸上先画九个大圆圈,代表九个“九”,按九宫排列,每个大圆中同样画上九个小圆圈,每个小圆就代表一天。然后从冬至日起,把每天的天气情况记录在上面。记录方法相当简单,识字的或不识字的都可以做到,只要在小圆圈上点个点就行了,点点子的规则是∶“ 上点晴,下点阴,左风右雨,雪当中”。等到九尽春来时,“点九图”就完成了。  他就是根据这些前期的天气实况纪录,加上多年来积累的看天经验, 按隔季相关法,推断旱涝趋势和年成好坏,指挥着家人安排作物栽种的。
     与“点九图” 相匹配的,还有一套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口诀∶头九应霉天,二九应莳天,三九应小暑,四九应大伏,五九到九九对应秋天水 。 九九下雨九九空,还须小九作定 夺。 (小九即尽九后的九天,小九第一天对应头九,第二天对应二九…… )    朱老爹还有许多有关‘九’ 里天气的谚语,什么“ 三九少东风,收麦好天空”, “旱九水三春,水九旱三春”, “九里的风,伏里的雨”, “四九欠霜谷雨补,四九有霜伏水多”, “四九南风六月旱” , “九九南风都不怕,就怕送九南风一场霜” …… 。     
      在海安海南公社我还访问到一位老农,他也绘制“点九图”。笔者也曾査找过一些史书 和气象书藉,均未看到类似“点九图” 的民间气象观测记录方法。這是我国农民与天奋斗的经验成果, 是先民留传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965年5月,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王鹏飞来海安参加南通地区北三县老农看天经验交流会,对海安老农的“点九图”,给予很高的评价。
      从此后,笔者亦每年都要绘制一张“点九图”。不过对图稍作了修改,把点换成气象符号,看起来更清楚,更直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像“点九图”和天气谚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将逐渐被人淡忘。2002年笔者退休了,仍坚持画“点九图” 。 读者朋友,您愿传承这份遗产吗?请从今天冬至日开始点画 “点九图”,兼帶着记事, 並试着自已作些天气推测,这 也是隆冬一乐事噢。

43

主题

103

回帖

407

积分

论坛网友

积分
407
旧梦颜 发表于 2024-12-21 17:14:5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智利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32

主题

380

回帖

909

积分

论坛网友

积分
909
绝世好男人 发表于 2024-12-21 17:48:3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帮你顶下哈!!

29

主题

101

回帖

349

积分

论坛网友

积分
349
小芳 发表于 2024-12-21 18:09:3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捷克
前排支持下分享

9

主题

9

回帖

145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45
风痕云迹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08:47:4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南通
点九图您画了吗?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