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298|回复: 1

溪边闹元宵 麻串火火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1 r+ }6 p+ F- T8 i7 e6 ]0 R
      “正月半,炸麻串,爹爹(嗲嗲)炸给奶奶看”这是农村关于元宵节“炸麻串”一段童谣。4 U. s5 q+ g7 ~* ]! ]/ G$ e
      “炸麻串”,其起源也许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火崇拜,它与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火把节”可能同源,最初持火是驱疫赶鬼,后来又寄托了庄稼丰收的愿景。民间至今流传这样的农谚:“要想来年虫子少,冬天去掉田边草。”田边草是害虫的越冬栖息处,将它烧掉,既能减少虫害,又能肥田,这一习俗于是一代代流传下来。
' C- |$ O; d7 B; N* P4 R+ l8 Z% c1 ~! @      正月半这天,人们早上起来就开始忙碌着,找出细麻绳,收拾红柴草,扎起了“麻串”,扎麻串很有讲究,平常年景扎十二节,闰年就要多扎一节,在每一节之间还会夹杂一些小的鞭炮。“麻串”也叫“麻串把子”,有茶碗口粗细。扎好后,尾部留着长长的尾巴,便于点火燃烧。
, Q0 d- Y) J; X+ H: z  ]. ?       待到太阳渐渐西沉,便摆上香案,点燃香烛,接着就点燃“麻串”,快步走向野外,引燃田边地头的枯草。用石灰在“打囤泡”(在蒲包里装上石灰在田里打印),大人手中挥舞着的麻串,在麦田了挥舞,不时在画上大圆圈,预示今年农业丰收,圈子有多大粮囤有多大,小孩中田中嬉戏。等到麻串剩下三四节的样子,便打道回府,将麻串把子立在堂屋中央,在火头上放上年糕慢慢烤熟,预示年年高升。                           
% O7 P' V3 N; F       元宵节晚上,为了炸瞎老鼠的眼睛,厨房炒蚕豆花生的声音不绝于耳,与田野里爆竹声遥相呼应,麻串发出红光映红半边天,蔚为壮观。" R% I9 Z- ~7 M7 t1 Y5 X
这一传统习俗在白甸地区源远流长,但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鸣谢江苏四新界面剂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瑛,施溪村两委会组织了狗年“麻串大会”,让传统的民俗直观的呈现在大家面前。6 f. f9 ?4 p) `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10.jpg 8.jpg 9.jpg 1 [  w( _. Q% `5 n  }

* y1 h+ Y" ^4 p1 Z, {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于 2018-3-3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这样的民俗要继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