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05|回复: 4

海安一地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在你家附近的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8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1 e/ l8 k/ w  C, ^0 p$ q9 Z# x5 m
11月15日- S8 U! @' |/ {# u. o
2023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出炉157个熠熠生辉的历史地名入选其中路、街、巷(里、弄、坊)地名93个古桥梁地名64个: l: c% K4 p; Y

2 W9 g1 E/ A/ f' n0 n2 Z  [) h0 j7 _ 2dca4dd52bae6e15d04431d3ecb7ab4e.jpg

: x' K3 t0 @7 O# K南通6个地名上榜其中路、街、巷(里、弄、坊)地名5个分别为寺街(崇川区)西大街(通州区)余东老街(海门区)良臣巷(如东县)东大街(如皋市)

5 [" W& d) x4 r5 _! Q) }

古桥梁地名1个为立发桥(海安市)% G8 Z0 a  ^4 d; B7 O


* Q, E, I; J- R0 }. f0 }


+ P: S7 i5 {2 e2 n9 T. z7 u2 ?2 }+ _8 q' h

: I/ N, q! n# _4 o3 n. p9 }, z2 O
# h8 X& M. D/ R) u' `路、街、巷(里、弄、坊)地名
7 y% o2 G/ S' ]0 u& J2 f3 P- G8 n' o
% N# x* X; _' B; C

  ~# h! S  i0 G9 W( D5 T# R2 V) e+ L5 ?; N$ |2 {! c, M; n
寺 街- |) d5 P5 E4 s( P0 r3 J  h
% m2 j& j# ~% _7 v, I
3 l6 t$ u9 W% A# A0 o

  n0 ]- a2 y0 W8 p8 L' `

& }" U6 q* H1 x f019662e106b54e77508ebf903ad23cd.jpg
△记者 丁传彬摄南通城最古老的街,位于南通古城的西北片区,现位于人民中路与北濠桥路交汇点西侧,环城北路南侧。顾名思义,有寺才有街。寺街得名于唐代古寺天宁寺,该寺位于寺街北段、中学堂街西首,始建于唐咸通四年(863)。南通有“先有天宁寺后有通州城”之说,据此,寺街的存在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e" q; u( v2 C4 |+ i1 u
寺街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她延续千年的文化根脉,因为她是人才的摇篮。宋代南通第一所书院紫薇书院、近代中国第一所本科制女子师范学校、南通第一所高等小学、唯一的省立小学、第一所平民小学、第一所中学都在这里孕育诞生。古代,从这里走出了1位状元、1位榜眼、18位进士;现代,在这里走出了24位中科院院士、25位世界顶级文学艺术家和体育世界冠军。寺街范围内从古至今有紫薇书院、紫琅书院、通州贡院·通州试院、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南通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江苏省立南通小学、养正小学、城中幼儿园等学校,南通教育从寺街起步。. w9 z: w2 ^: r1 ]' K% u! j1 \

% O! O3 ?! U' U6 i
; O& ?4 u1 @% Z
1 C: W, J  e! t2 u西 大 街9 T4 S2 Y! h$ Q$ o% a( q
% g8 z& s$ L% @$ W8 Q+ |& f

0 Y6 q* d" c; l$ u& b
6 i9 z  c9 x3 G  Z0 V( F
1 j$ n9 y6 u1 m# a8 `
937e4c8968cc94913a9ed66fc0eee03d.jpg

- ^) i# T  @/ p8 o, r) N位于长江下游,地处千年古镇石港老街区的西半段,故而得名“西大街”,是目前南通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唐宋古板街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西大街始建于唐代,明代、清代及民国期间多次修缮,西大街铺着石板、鹅卵碎石镶嵌其间,街中有巷,巷中套街,街巷相通,随处可见“石”的韵味。近些年,通过政府引导统一规划、严格控制、合理修缮等措施,对老街区进行了保护和修缮。2011年,西大街还成为电影《大爱**》的主要摄制地。/ {5 @! w, t& F2 ]! x4 ~0 {4 c

. Y8 n# X) k. U, m) {7 n. ?. Z1 A
7 ~( s0 w& i9 u  g3 f# o7 p& \
; N) A! }. C0 |. k. Z余 东 老 街: }; J/ h& Q, O+ L, }

6 f5 x4 Q2 \- Y3 C- U- N
* f# {7 ?4 L: Y- q9 {+ r0 K
/ O0 t+ d" U. r& _7 w: G. B( F) ?
$ R# B" `. K7 W4 v& ~
2 @- p$ g- C8 W- E- q4 J
8 S1 K) O% l$ d; s9 d1 Z9 g
5aa7fbd8b901b343a22e53de8af5992c.jpg
( k" C8 C8 l1 d3 d- o
余东老街是余东古镇中轴线上的石板街,长876米,目前仍存有2146块明清石板,是南通市保存最完好的明清石板街,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余东老街石板底部为下水道,古时还兼藏兵洞功能。街两侧有20多条小巷向两侧延伸,前店后坊,店铺林立。余东古街是中国古代因盐成邑的典型代表,是明清两淮盐业商贸链起始端的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位于社会底层的盐民生活。4 ?( V% k6 w6 [4 i$ N2 a

. b& i  ]* Z7 o; I) |
5 d8 Y/ }. I/ m: ?: d: A1 V8 w# q; W* a5 T% ~( p  f
良 臣 巷1 }9 |7 T* E3 v; l+ ~. \( Z! k
2 y% q) g9 U( w  E
) r2 r9 I" c- i: A8 ^  _2 a. p& l
9 t7 Z% ]$ x8 q0 m* O$ r0 \
7 u: f8 J* Z7 A" I- j, g6 h
c21964f580030b4ce491da1eff8cf019.jpg
; P0 U3 @4 W* I$ m) P- u
位于栟茶镇中市街东部,与启秀巷东边毗邻,长80多米,宽1.5米。良臣巷历史久远,相传在南宋时有一个叫徐暄的人住在这条巷内,在山东曲阜为官,官拜宣圣府勾管。南宋末年,李全之乱,曲阜沦陷,徐暄被俘,元帝劝降,并授他言官。徐暄不从,被关进大牢,百般折磨,不屈而死。栟茶地方民众敬仰他不降元朝做官之高风亮节,将这条巷子命名为良臣巷,以示纪念。到了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后,这条巷子改叫叛房巷。事因徐述夔一柱楼诗案获罪,满门抄斩,开棺戳尸,财产入官。该案为清朝最惨烈的文字狱之一,震惊朝野。地方官称徐述夔是叛逆,曾在一柱楼内写下大量反清的诗篇,于是就把良臣巷改名叛房巷。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徐述夔的文字狱得以昭雪平反。民国初年南通张謇来栟茶将叛房巷名仍改为良臣巷。
6 o- u" S4 O/ H
; A5 ~# w6 \/ u% e
; j, F% b' V& `& s6 h; }! P" D$ Z  |6 A. a
东 大 街
+ [; g$ \0 q" }) [: ^2 O, s' ^" U1 O  z7 K+ Y5 k1 `/ q4 Y: n

/ n) _( V7 {) K' K. ^4 e1 I' f4 i- `& u

. p- e9 W7 x7 z4 L& `! Q; T 0cb5e49a2f72f0005d3b558429903edc.jpg
△记者 徐培钦摄“东大街”属汉语交通运输设施地名,位于如皋市如城街道东北部,长420米,宽2.5米左右。东大街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水运发达的时代尤其是清代,东大街是如皋城内主要的商业街之一。据历史记载,东大街在“县左”,街名一直未改,由县衙前经迎春桥至城门。如今,街心铺麻面石板,留有独轮车印辙,路肩镶麻石条,显示南宋时代的街面特色。两侧多为木榻子门店面,其后为一进三堂或四堂的宅居,并多带有庭院或园圃,街北人家的后面可直达古运河下,商民可直接上下提取货物。现存店面房及宅院分别具有明、清、民国各时期的特征,以清末民国初期为主。
4 P% z" O. s( A9 \, C$ l/ O# O) y3 y6 c; |0 B/ O

9 T8 o2 a8 o, j, }( g! N
/ n. G$ T3 E' ]* r7 x& D7 y4 U$ o0 E! V% {3 E
8 p0 r& E  e, d8 r8 U* y
古桥梁地名9 ~( L/ [7 ^$ v
+ ^1 a/ t, Q! z( {1 _
0 O, i! \0 {$ V2 E

7 I4 G* z4 Y7 e3 X' e6 I) e& m+ k: M* K, D& X- d
立 发 桥" V; ?3 v  l- ?% l

. l7 M. i% I# L. F. S1 v! o7 Z; F# n8 b! U% S% V
- I! Z0 O$ z$ w* K1 u3 S: v; W9 S

5 s! P  J! ^/ ?0 r% j: q: q: T: q" l 51a96ba8fc215576b9e7e66e6d8219ea.jpg

△图片来源:海安发布

立发桥古称发繇口,春秋时代属吴国,被称为“陨地”——是江海平原上最古老的地名。宋代名为立发桥,位于海安城东镇境内,距海安城区东4千米,跨通扬运河 (古称上官运盐河)。春秋时代,诸侯争雄,《左传》记载:“鲁哀公十二年,公会卫侯、宋皇援于郧。”这里所说的“郧”即为立发,其时“郧”为吴国属地,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带大臣子贡来到吴国,吴王夫差借机想请几个邻国的国君来结盟,自当盟主。鲁哀公不同意结盟,但同意盟会。出席盟会的有卫国出公、宋国代表皇瑗,盟会地点就在立发(发繇口),并建有发亭以示纪念。可见春秋战国时海安的立发就成为南北交汇的要冲。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海陵人宫殿臣携妻吴夫人出资修建,改桥名为“力乏桥”,并刻石留存。后因大水冲击,桥身几乎倒塌,清咸丰十一年 (1861年),经地方绅董及百姓联名募捐,将立发桥再予修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岁次立碑以记,并恢复原立发桥名。. g6 ?  [* X' J& ~3 J

; c+ i' O* ^5 {3 p2 C来源:南通报业
d015ca91d220dd3f9e5a353f6de4fe6e.gif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于 2023-11-1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美国
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0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台湾
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3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台湾
顶~顶~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6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台湾
不错支持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