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存在多例感染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核酸检测结果仍为阴性的情况。该消息很快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6 P; Z$ `6 j# S" `
7 P4 o7 e# [% k2 X) N8 J5 V" [# q7 s* n) n( P
9 R4 U1 X7 ?$ I
( l; M( w) u6 l/ ^9 J# h
6日,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医师陆荣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广大市民,在核酸采样时有多种原因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请广大市民做好自我防护和健康监测,一旦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3 ^1 e) g, D& Y, J1 N- I
2 g, x+ r/ i. W& m% b" _) ?“出现‘假阴性’与标本采集的时机密切相关。在新冠病毒感染极早期,由于病毒载量较低,往往会检测不出,从而出现检测结果假阴性。”陆荣荣介绍,核酸检测的标本有多种,包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痰标本、肺泡灌洗液等。与口咽拭子相比,鼻咽拭子阳性检出率更高。与单采相比,在全员核酸检测时采取的10:1或20:1混采,其标本的准确率和灵敏度会降低,出现假阴性的概率更高。此外,口咽拭子采样时,需要采集到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隐窝,如果采样对象不配合,或者采样操作不规范,也可能出现检测结果假阴性。市民如果在采样前大量饮水、进食或者饮酒,也会影响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 I; L2 a8 V) v+ Q' D 提醒广大市民 ↓↓↓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痛、乏力、腹泻、味觉或嗅觉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进行核酸检测;尤其是有流行病学史的人员,如刚从上海等涉疫地区返通,或接触过涉疫地区人员,或从事高风险岗位等,则需要格外留意自身的健康状况,出现异常症状后,即使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仍不能掉以轻心,需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做好个人防护,提高核酸检测频次。
. J" u8 P r9 o- u
8 j- N4 i+ G# {. Q+ u: T) y' w7 Z! v p* P* h$ g& }
- Y: N" x' Q4 @( e, h5 R
当前 我市疫情已经相对稳定 但由于奥密克戎病毒 隐匿性和传播性较强的特点 核酸检测仍是早发现的重要手段 ! u# p% E! I) n+ v% a9 P
市疾控中心提醒: ↓↓↓ 市民仍应根据社区的安排积极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在检测前半小时避免大量饮水、进食或饮酒,同时在采样时主动配合采样人员,确保标本采集规范到位。
5 V' P9 J/ Y3 X+ M( Q E( \
# r. m" J. u+ K. T3 w K2 v: C: W) B' T0 |# g( d
“入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但市民仍应坚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平时还要注意手部卫生,减少聚集聚餐,把‘三件套’‘六还要’坚持下去。”陆荣荣说。 5 Q, ]: O7 ^* F& e2 O& L
来源:江海晚报
8 u- _4 A7 S, `8 U* }" @* ~2 x,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