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9359|回复: 0

海安人收麦的记忆,看哭了...

[复制链接]

海安人收麦的记忆,看哭了...

发表于 2024-4-27 14:53:14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正序浏览
9359 0 查看全部

前天和妹妹一起到好姐妹的老家,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青翠欲滴的麦子随风摇曳着,心里不免荡漾着一 种情愫,也勾起许多儿时有关麦的记忆。

9fbd823142c1fb2c9bdfc30e31ed172e.png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对于麦子的生长和收获过程非常熟悉。

当稻田收割完后留下一行行的稻桩时,一年的秋耕即将开始了。最初是 用牛耕田,人工挖田间小水沟,人工整 土、施肥、播种、锄草、除虫等一系列 都是非常累的活儿,我都干过,深有体会。

每当麦子播种完,看到破土而出的嫩嫩的一片片麦苗时,我的心里都会松下一 口气,农人们也终于稍微休息一段时间静待麦子生长啦。

9a2cc02a0a7fba1ad8994a4b4fbfbb49.png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清晨走在上学路上,当阳光穿过薄雾,将我的身影印 射在田间棵棵挂满水珠的麦叶、麦芒上时,我头的周围会有一圈光晕,并且随着我或快或慢的急步或慢行,那光晕会随着我的身影一起移动,我走到哪里,它就会跟到哪里。太奇妙啦!我特别开 心地和那光晕玩起捉迷藏,这也成为 童年特别美好的回忆。后来听大人们说那光晕叫亳光,能避邪。很小的小孩子和孕妇没有,说他们毫光低 ,不能走夜路的。只有长大的人才有,说 明我已经长大啦。 等麦子黄了,到了收获的季节。人 工收割又是一件很累活儿,看一眼望不到边的长长麦垄,就想起奶奶说的“眼怕手不怕”。右手持镰刀,左手抓在麦穗底部一大把,右手将刀抵在麦杆根部,挥刀一割,就这样一刀一刀地割下去...... 时间长了,累得腰也直不起来。尤其是 阳光正烈时,汗滴顺着脸颊直往下淌。那首家喻户晓的李绅的唐诗悯农诗 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 中餐,粒粒皆辛苦。”真的是太有体感了。而脱粒俗称 “打麦” ,更是件既脏又累的 活儿。正常是几家人家一起互相朋工。几个 人分工,有站在脱粒机两边的“喂工”,负责将麦子喂至脱粒机里面脱粒。这是 个最有技术含量又特别脏累,喂得快或慢都不行,快了脱不净,慢了效率低。
1eafa6ef3eafb124b7e6a7c931bea44b.png

后有就是后面的“助喂”,是负责将麦子推送给“喂工”。还有搬运的,叉草 的,堆草的,出麦的......一场⻨打下 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汗水夹着泥水,全身都是灰尘。鼻子里面都是黑黑的,吐口痰也是黑黑的,真叫一个又脏又累!

另有晒麦子,看着阳光下晒着满场 的黄灿灿的麦子,心情是喜悦,这是辛勤劳动的成果。

还有就是“机麦子”,就是将麦子送到加工厂制成面粉,那时有75面、85面、95面。就是根据去除麦麸的程度而定。那时为了出面多些,正常是75 面,带有麦麸的黄色。现在知道这种面粉中含有大量维生素B,对人体健康有 益。而现在的都是白白精制面,反而无益人体健康,倒是憾事。

最开心奶奶用面制做成 “摊摊 饼”,“下糍”、“手擀面”...还有青黄不接 的时候,用饱满的青麦粒制成的“冷冷(冷蒸)”,那时的那时,对我来说都是人 间第一等美味。

再就是到了腊月底,家家户户忙着 “打笼”,用面粉加老酵头醒发后蒸馒 头。当一笼笼热气腾腾的馒头出笼时,我们姐妹俩会迫不急待地一口气能吃好几个,此是 小时候最大的享受。

另外就是用发酵的面粉“蒸王猫"。它 的形状呈条状,与农村里常见的黄鼠狼,农人俗称王猫的身形相似,因此农民 称之为王猫糕,或者简称王猫。

将蒸好的“王猫”切成片状凉干叫 馒头干。等生活条件好些了,家家门口用木凳和竹杆,芦苇连搭成长条状,晒得满满的,到了傍晚能收几箩。

记得到了初中,早上我自己做早饭 就是烧开水烫馒头干或蒸馒头干。软中带硬是我最爱的口感。有时上学时放几 片在书包里,成了我们儿时最美的零食。

更记得等到我到江南上学时, 奶奶怕我 在外饿着,将馒头干锅烧烤成金黄色,拿布袋装着,用她那半裹过的脚走到镇 上邮局寄给我。吃着奶奶寄来的又香又 脆的馒头干,远在他乡的我心里总是甜甜的。      

奶奶经常对我说“人只有懒死的,没 有做死的...”;每当到了收割时,看着一 望无际的麦田,要一刀一刀割,想着什 么时候能割完?“没事!眼怕手不 怕,终会割完的”;“再苦两天就好 啦”......奶奶不识字,但她的话,永远激 励着我。她的爱伴我度过日日夜夜。

如今农村都实行了机械化了,田地大部分都由种田大户承包了。我老家田已 由承包商转种梨树了,每年春天,村里 还会举办 “大公栾花节” 活动吸引着周边的游客参观。

03f5f26774392ab449d6775de23a5b47.png
0ac45aaf25846b6656de2e79c87fdbc2.png
acc255d850d6ee2210bd2578dbb40a8e.png

站在梨园中心的瞭望台四周眺望,白茫茫的一片。深深地吸一口气,馨香盈脾。恰似“香雪海”。已然成了我每年拍照赏花的胜 地了。

麦田已变成了梨园,加之居于钢筋混 凝土构建的城市中,更难见到,但我心中的绿色麦田一直都在,对麦的记忆也将永存。

甲辰年四月二十五日於家中记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